走不出大量消費再棄置之路 回歸20年人均垃圾量升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7/06/29 13:18

最後更新: 2017/06/29 13:18

分享:

分享:

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環團綠惜地球整理了環保署1997年的「MONITORING OF SOLID WASTE IN HONG KONG 1997」和2015的《都市固體廢物監察報告》,比較97與15年7項指標,發現其中3項「退步」,包括人均的家居及都市固體廢物製造量,和人均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。

綠惜地球指出人均垃圾量有增無減與商業需求旺盛關係密切,也抵銷了政府推動減廢的成效,並且推高都固的廢物棄置量。1997年的報告便指出,即棄型的生活習慣 (throw-away habits)等要素,促成了人均垃圾製造量的增長。

環團認為香港的發展模式,仍走不出大量生產、大量消費、大量棄置的老路,以致製造的垃圾量和棄置量,持續處於高位。

環團認為環保部門在回收上的最大作用,是增設方便的回收設施,提高了社會的回收意識。不過,對振興回收業界、理順回收通路上,卻長年沒有寸進,以致在外圍經濟環境變差等因素下,重挫本港回收市場,都固回收率也大幅滑落。

綠惜地球總結稱,面對人均垃圾量有增無減,香港應爭取不遲於2019年落實廢物收費,並從速推出塑膠飲品容器等多項生產者責任法規,雙管齊下地推動減廢,提高中下價回收品的市場價值,避免資源浪費,亦減輕堆填區負擔。